为深入挖掘环巢湖地区红色资源,彰显环巢湖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打造行走的青春思政课品牌特色项目,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于7月2日至5日赴环巢湖地区开展“口述历史 红色传承”红色文化口述史勘查与整理社会实践活动。
走访烔炀镇:聆听特工故事,红色教育润童心
7月2日,实践团队首站抵达烔炀镇。村支书老党员李书记为同学们介绍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以及传承保护现状,随后带领同学们赴李克农故居参观学习。在庄严肃穆的展馆内,团队成员们通过泛黄的史料文献与珍贵实物展品,全面了解了这位“红色特工”的传奇人生。从精心设计的情报传递系统到高度还原的秘密联络点场景,革命先辈在隐蔽战线展现的智慧与担当令在场成员深受触动。
随后,在与中李村留守儿童学校校长梁邦定老师的座谈中,团队深入了解到当地红色教育的创新实践。这位坚守教育岗位多年的退休教师坦言:受地域环境限制,这里的文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正因如此,我们更要用心浇铸孩子们的精神底色。
访谈中了解到,当地整合退休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力量,组建专业化、规模化“红色宣讲团”,整理汇编李克农相关史料。当谈及教育初衷,梁老师指向墙上充满童趣的蜡笔画作,深刻感慨这些稚嫩的“密码本”“手枪”图案,正是孩子们对革命精神最纯真的理解。
调研中还发现,当地正积极推进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通过整合李克农纪念馆、抗日遗址等资源,规划打造“巢湖隐蔽战线探秘之旅”特色研学路线,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
走进庙岗镇:三代传承话初心,多方联动促传播
7月3日,实践团队走进庙岗镇,见到了李慰农先辈的后代。她缓缓讲述起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1925年,李慰农受党组织委派来到青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罢工斗争,揭露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有力地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然而,不幸的是,因叛徒出卖,李慰农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段历史不仅成为李家代代相传的精神丰碑,也在庙岗镇播撒下革命的火种。
实践团队与庙岗镇老年大学杨老师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介绍,为让红色故事更好地融入老年教育,学校创新推出“红色课堂+多元实践”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述,还采用情景再现、老照片解读、红色歌曲教唱等形式,让老人们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庙岗镇团委负责人,他向团队详细介绍了“青年红色宣讲团”的创新实践。该宣讲团深入挖掘庙岗镇红色资源,将李慰农事迹、本地革命斗争故事等素材,精心创作成短视频、快板、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传承既需要家族血脉中精神的赓续,也离不开教育创新的深耕细作,更依赖于青年群体的创新传播。
探访拓皋镇汪桥村:展馆里的历史切片,乡村中的红色印记
7月4日,实践团队抵达柘皋镇汪桥村,深入探访了这座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红色展馆。展馆内,一件件饱经沧桑的老物件、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无声地诉说着汪桥村在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
在展馆的“将军柳”展区,馆长讲述了这棵百年柳树背后的传奇故事。抗战时期,一位革命将领曾在此树下召开秘密会议,部署敌后斗争任务。如今,这棵柳树依然挺拔,成为汪桥村红色精神的象征,吸引着后人前来瞻仰。
展馆还重点还原了汪桥村作为“地下联络站”的历史。抗战时期,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掩护革命同志,为前线提供了重要支持。解放战争时期,汪桥村更是积极“支前”,组织担架队、运输队,为战役胜利贡献力量。馆长通过生动的细节,让这些尘封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
近年来,汪桥村还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将革命故事融入研学路线,吸引游客前来学习体验。村民们自发担任讲解员,向访客讲述先辈的英勇事迹,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这次探访让团队深刻感受到,汪桥村的红色历史不仅是珍贵的记忆,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从“将军柳”下的革命火种,到今日党支部引领的致富之路,红色基因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深耕银屏镇三胜村:解码“红色银屏”,激活文化生命力
7月5日,实践团队踏上银屏镇三胜村的土地,开启对“红色银屏”品牌建设的深度探寻。讲解员声情并茂,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红色事迹:当年革命先辈在此秘密集会、传递情报,村民们踊跃参军、守护家园,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三胜村的血脉。
在产业融合实践上,“文化 + 产业”模式有清晰路径。乡村搭建“红色直播间”,主播团队由返乡青年、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民代表组成。直播时,他们一边带着镜头展示红色文化展示馆、讲述红色故事,一边走进田间果园,实时呈现农产品生长环境,从红彤彤的红心猕猴桃,到饱满紧实的手工茶干,直观展现“红色沃土孕育绿色好品”的优势。
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三胜村的“红色银屏”,不只是挖掘历史、发展产业,更是以文化为魂,凝聚全村共识,红色基因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化作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了红色文化“活”起来、乡村产业“旺”起来、村民生活“好”起来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文化 + 产业”融合样本 。
以口述为笔,以行动为墨,续写红色新篇。此次实践活动中,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团队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以口述记录历史回响,为环巢湖地区红色文化的挖掘、传播与活化提供了青年视角与实践方案。这些红色故事以口述为笔,勾勒出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信仰之路。
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赤诚之心传承红色基因,以实干担当践行时代使命,让青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绽放光芒。(文/杨澜、何玉 图/实践团队成员 初审/余仁能 复审/李磊 终审/张蕊)